特區(qū)報訊 記者林琳報道:昨天上午,在距離粵港分界線僅366米處,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東人工島的**個鋼圓筒順利沉入海床。繼西人工島圓滿完成61個鋼圓筒的振沉工程順利成島之后,東人工島主體結構建設也正式拉開了序幕。隨著人工島工程的推進,海底隧道施工作業(yè)面逐步成形,隧道的沉管施工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實施。
鋼圓筒與擠密砂樁施工同步推進
據介紹,與西人工島施工方法相同,東人工島使用58個直徑22米、高50多米的巨型鋼圓筒“扎”在人工島的一周,形成一個止水型島壁結構。在人工島向外約40米的范圍內,通過打擠密砂樁改善地質條件,使鋼圓筒圍壁更加穩(wěn)固,內部則拋沙成陸,**終完成“深海建島”的創(chuàng)舉。目前,兩艘樁架高達86米的擠密砂樁船舶已經開進東人工島施工現場,在鋼圓筒振沉施工啟動之前已完成一萬方典型試樁的工作量。“與西人工島一樣,東島的擠密砂樁施工也將與鋼圓筒振沉施工同步推進”,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第Ⅱ工區(qū)項目經理部副經理黃超對記者說。
記者了解到,與西島不同的是,東島所使用的兩艘擠密砂樁船舶是由中交三航局工程船舶有限公司自主研發(fā)制造的,其自動化性能等相比日本同類船舶更加先進,是目前國內深水擠密砂樁施工領域**先進作業(yè)船舶。
每艘施工船上都設有“觀豚員”
在施工船上,當八聯動振沉裝置開動起來,將一個十幾層樓高的鋼圓筒壓入海床巖層的過程中,記者僅感到了腳下輕微的震動,這種震動甚至并未引起鋼圓筒周邊海浪的太大變化,海水依舊湛藍清澈。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監(jiān)辦東人工島駐地辦HSE專業(yè)監(jiān)理姚明志對記者說,當八聯動振錘同時開動,將震動控制在如此范圍之內是非常不容易的,完全在國際環(huán)保標準范圍之內。
姚明志說,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所處的珠江口水域,水運繁忙,通航環(huán)境復雜,而且經過中華白海豚保護區(qū)。港珠澳大橋施工過程中的健康、環(huán)保、安全的各項要求全部與國際接軌。
據介紹,港珠澳大橋所有的施工人員都必須首先接受白海豚保護的專業(yè)培訓,合格者持證上崗,而且在每一艘施工作業(yè)船上,都有一名“觀豚員”。按照要求,觀豚員每天都得做好“觀豚記錄”,并受到HSE監(jiān)理的監(jiān)督檢查。